關閉

有時候小寶寶在醫院嬰兒室或托嬰室,吃奶吃的滿好的,但是抱回家後,母親餵起來就非常困難,家長時常很著急的去找醫師,到底是甚麼原因呢?

最常見的原因就是母親不會餵:

餵奶的動作是有一定的技巧與原理的,尤其如果是用奶瓶餵奶的時候。

需要知道一般的奶嘴與母親乳房奶頭的形狀是很不相同的,塑膠奶嘴一般較長(也有少數模仿母親乳頭的形狀),硬度也較硬。

小寶寶吸塑膠奶嘴時,在醫想學的分析上可以出現兩個動作:

一個是「吸」的動作,也就是把奶直接吸入口中。
另一個是「舔」的動作,寶寶用小舌頭不斷的由外至內的以舔的動作壓擠奶嘴,把奶擠到口中。

如果初為人母者,直接就把塑膠奶嘴「直直的伸入」小寶寶的口腔內,角度太平的時候,塑膠奶嘴的頭部會壓到小寶寶的舌頭,令舌頭動彈不得。此種情形下根本無法用吸或舔的動作吸奶。
甚至於在舌頭被壓到時,有不舒服想吐的感覺。如果勉強吸奶進去,也容易嗆到,所以會吃的不好而奶量大減。

比較有經驗的醫師或護理人員也會懂得利用寶寶的自然反射作用,刺激寶寶吃的好一點: 

正常小寶寶有一種自然的吸吮反射作用:當我們將手洗乾淨,用手指刺激小寶寶口腔上部「軟顎與硬顎交界處(口腔內的上顎分為兩部份,前部較硬稱硬顎、後部較軟稱軟顎)」時,寶寶會自動出現吸吮動作。
所以在以一般塑膠奶嘴餵奶時,可以角度向上稍微傾斜,以三十度至四十五度的角度輕輕刺激上顎的軟、硬交界處,或同時輕微的轉動奶嘴,寶寶就出現很自然的吸奶動作,也不會有奶嘴壓住舌頭的問題。